文章摘要
后发工业化与集体化时期乡村的劳动积累
投稿时间:2024-06-01  修订日期:2024-12-04
DOI:
中文关键词: 后发工业化 劳动积累 中国式现代化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地址
陈奕山*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东南区241栋
摘要点击次数: 86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马克思的两部门扩大再生产模型揭示,工业化的本质在于重工业资本的显著扩大,同时重工业资本的扩大离不开农业和轻工业部门提供的消费资料。历史上先发工业国通过大量掠夺外部资源的方式壮大自身的重工业资本,并进一步控制世界市场,后发国家无法重走这一路径。新中国走基于内部积累的非扩张性工业化道路,结合精耕细作的传统增加乡村劳动积累,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乡村人民生存条件,并支撑起重工业建设,在此过程中乡村人口素质提升且人口规模扩大。新中国在改开前的农业发展、重工业建设和人口条件改善为改开后自主融入全球分工、大规模吸收技术、加速工业化和实现经济腾飞准备了基础条件。中国人民依靠辛勤劳动创造了后发大国的工业化奇迹,客观认识乡村劳动积累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理解集体化时期乡村的制度安排,也有助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英文摘要:
      
View Fulltext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